为宣传保护视力的重要性,WHO联合国际防盲组将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四设定为世界视觉日(World Sight Day),呼吁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力。
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3700万盲人和1.24亿视力低下者。四分之三的盲症病例是可治疗或可预防的。如不及时进行干预,盲人数量到2021年将超过7500万。惊人的数字背后“眼底病”常常是被忽略“黑暗杀手”[1]。
在我国,眼底健康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眼底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已成为不可逆盲的首要病因。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三大致盲重点疾病中,两种为眼底疾病,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此外,常见的眼底病还包括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及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2]。
早筛查:每年一次OCT,危险信号早知道
- 定期查眼底:散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查手段。医生能够通过放大的瞳孔仔细观察眼睛的后半部分,包括视网膜、视神经和重要的血管。
- OCT和OCTA检查至关重要:
- OCT和OCTA检查类似于超声和MRI检查,OCT是一项医生评估您眼睛健康的快速、无创检查。
- 有些眼部疾病不仅仅有很严重的视力损伤,而且早期是很难被诊断发现的,包括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疾病的早期体征在传统检查中很难被发现。为了可靠评估眼睛的健康,医生会建议每年做一次OCT及OCTA检查。
- 先进的OCT技术,让您的医生可以看到视网膜断面的解剖层次,3D眼底血管图像,发现视力损伤前的疾病危险信号,并给出最佳的预防或治疗方案
早诊断:当发生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视物不清,自觉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屈光不正、白内障及一些眼底疾病都可能有此症状。
视物有遮挡感和视野缩小,感觉眼前有物体遮挡,如同幕布一般。
视物变形,特别是看直线时可能变成不规则曲线,常见于黄斑病变。如果突然出现视物模糊、扭曲、眼前黑影飘动时,应尽快及时就诊,勿错过疾病治疗关口。
早治疗:养成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意识,视力异常或下降时,及时诊治
一旦发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疾病,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的原因是眼底存在异常血管(新生血管或原有血管功能异常)。新生血管像“杂草”一般,毫无纪律,从原来的血管壁伸出去,肆意扩张,然后血管一旦发生渗漏,渗出的液体危机到黄斑,就会造成水肿,影响视力,就像木地板被泡了水不及时处理会变形。促进这些杂草生长的“幕后帮凶”就是VEGF,中文名叫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消除这些VEGF, 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或者改善异常的血管功能,改善黄斑水肿情况,减轻黄斑变性。
该如何消灭这些肆意生长的“杂草”呢?
临床医生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俗称“给眼睛打针”从白眼球进针,将“抗VEGF”药物注射至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以绕过眼睛结构屏障,直达眼内,产生疗效,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眼睛的“寿命”。
此外,针对新生血管渗漏等引起的黄斑水肿变性的治疗方法还有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学治疗。虽然两者也可以摧毁新生血管,但适用范围与疗效均不如抗VEGF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就像黑夜的那束光,给予我们未来和希望 [3] 。
除了要定期检查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也不能松懈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 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限制油脂摄入量,少用或不用糖类点心、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少吃酱菜等腌制食品。
-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应每隔20分钟眺望远处;眼睛疲劳时可闭目养神;看书时应保持30cm距离,不在强光、弱光下看书。
- 预防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及其它不良视觉刺激,户外活动时使用遮光用品:太阳伞、太阳帽、医用遮光眼镜。
早筛、早诊、早治,科学爱眼,人人可享光明"视"界。